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2 原子的结构(第 2 课时)学习目标1. 能说出离子的形成过程。2. 能说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习重点归纳离子的形成过程。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 , 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 , 虽然空间很大 , 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很有能耐 , 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 , 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中子不带电 , 质子带正电 , 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 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探究问题一 : 离子符号的书写与意义1. 离子符号的书写 :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 ( 电量为 1 的可省略不写 ) 。如钠离子 、镁离子 、铝离子 、氯离子 、硫离子 。 2. 离子符号及其周围数字意义 ( 数字“ 2” 的意义 ) 。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Na+ Mg2+Al3+Cl-S2-两个镁离子探究问题二 :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1. 阅读课本 P55 图 3-13 与图上方的文字 , 试着解释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2. 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 , 讨论 : 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结构呢 ? 每个小组选出两名同学来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探究问题三 : 相对原子质量阅读课本 P56 表 3-2, 分析下列问题 :1.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 。 2.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是多少 ? 。 3. 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吗 ? 。 4. 原子的质量≈ + ;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5. 通过计算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已知一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 kg,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则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 几乎相等 都约为 1可以忽略 质子质量中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657×10-26 kg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得出与性质测定出来的 , 绝对的比较得出的 , 相对的数值与单位非常小 ,“”有单位 千克≥1, 大多为整数 , 有“单位 1”单位符号kg“1”( 一般不写 )以碳 12 为例1.993×10-26 kg12联系相对原子质量 =★ 学习小结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 误区警示1.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化学性质也不同。2. 原子变为离子时 , 电子层数不一定发生变化。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变为阳离子 , 电子层数减少 ; 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 , 电子层数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