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十分钟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 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一般认为孔子称颂的这种社会终结于 ( )A. 公元前 2070 年 B. 公元前 1600 年C. 公元前 1300 年 D. 公元前 771年A2. 《左传》:“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夏商时期,国家开始形成 B. 夏商制定刑法,镇压反抗C. 夏商时期,阶级矛盾尖锐 D. 禹、汤无道,暴虐残忍3. “ 商王即位时,政局动荡,国势衰微。为摆脱困境,避免水灾,他将都城迁至殷。此后,他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商朝强盛起来。”材料中的“商王”指的是 ( )A. 商汤 B. 武丁C. 商纣 D. 盘庚BD4.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是( )A. 分封制的内容 B. 受封者的权利C. 分封制的背景 D. 受封者的要求5. 大克鼎是周孝王时克(人名)为颂扬国君、祭祀祖父所铸。鼎腹内壁铸有铭文 2 段,共 28 行, 290 字,其内容一是歌颂祖父佐助周室的功绩,记述自己由此蒙受余荫,被周孝王任命为大臣;二是记载其受赏赐的物品,其中有服饰、田地和大量的奴隶。据此你可以推测“克”的身份是( )A. 平民 B. 奴隶 C. 贵族 D. 周王子AC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 《史记 · 周本纪》材料二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 《史记 · 周本纪》(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宗亲和功臣等。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根基,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