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1. 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2. 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3. 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 知识梳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形成: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① __________ 国:大夫田氏取代齐国七雄:齐、② __________ 、燕、韩、赵、魏、③ __________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结果:秦国成为实力④__________ 的诸侯国晋楚秦最强大商鞅变法领导阶级:新兴的地主阶级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时间、支持者:公元⑤ __________ 年、秦孝公措施政治:建立⑥ __________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变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经济:废除⑦ __________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⑧ ________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前 356县制井田制度量衡都江堰时间、主持者、地点:公元前 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⑨__________ 、岷江构造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灌溉网用途: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⑩__________ 、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_________” , 2 200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李冰灌溉11天府之国※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 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A. 齐、楚、赵 B. 韩、赵、魏C. 楚、燕、韩 D. 秦、齐、魏B2. 战国后期,燕国太子丹派壮士荆轲刺杀秦王,以阻止秦国攻取燕国。同学们对这件事的评价很多,下列哪一项比较正确? ( )A. 只要杀了秦王,燕国就不会灭亡 B. 荆轲是一个壮士,他用生命阻止秦王的暴行 C. 秦王进行的战争违背了历史潮流D. 荆轲虽然壮烈,但他的行为违背了历史潮流D3. 我国许多报刊的名字都有它们的来源。如《燕赵都市报》 ( 见下图 ) 中的“赵”指的是河北省的一部分。“赵”这个名称源于 ( )A. 西周时期,周王分封诸侯 B.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C.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 D. 战国后期,合纵连横C4. 育英中学刚调来了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有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