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2 页2020 届高三年级阶段性学情调研语文参考答案2019.09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 3 分,共 12 分)1.A2.D3.A4.D二、文言文阅读(20 分)5.B 微,衰弱6.D (A. 介词,引出对象/被B.用/相当于“而”,表并列C.表转折/表并列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7.(1)四方的百姓像鸟兽一样奔窜,乞求做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兽”“鸟”1 分,“暇”1 分)(2)(赵公)招募两位僧人,嘱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定语后置 1 分,“属”1 分,“恃”1 分)(3)而世人不明白,把老人当做鬼怪,也太荒谬了。(“察”1 分,“以为”1 分,“已”1分)(4)我从小失去了父亲,等到长大都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有依靠兄嫂。(“孤”1 分,“所怙”1 分,“惟……是”宾语前置句式 1 分)8.①内有盗贼之忧;②外有敌寇之患;③执政者苟且偷安;④国人“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1 点 1 分,任意 3 点得满分)三、古诗词鉴赏(9 分)9.①虚实不同。“鳌”句是虚景,《渭》诗是实景(2 分);②景色特点不同。“鳌”句光怪陆离,《渭》诗清新明朗(2 分);③“鳌”句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归途安危的忧虑,《渭》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 分)。10.①路途遥远(1 分);②航程艰险(1 分);③通信不便(音信难通)(1 分)。四、名句名篇名著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11.(1)君子生非异也(2)渺沧海之一粟(3)业精于勤荒于嬉(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5)俯冯夷之幽宫(6)忧劳可以兴国(7)怀抱利器(8)而知也无涯(9)①吴荪甫②赵伯韬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12.D(村民并非渴望共同富裕,作者对此并非持同情态度,而是批判态度。)13.①选取典型景物,视听结合,烘托了兜兜夫妻高兴的心情(2 分);②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冒出嫩芽的蒲苇茎”象征着兜兜一家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2 分);③呼应标题,与结尾对“蒲苇”的描写形成对比,凸显主题(2 分)。14.①主题警醒:平淡中暗流涌动,揭露了社会变革中人性的丑陋(2 分);②情节留白:留有无限的回味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意味深长(2 分);③艺术反讽:运用反语,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2 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15.C16.D17.①世界需要多元思想(2 分);②长期拥有文化霸权的“帝国理论”已经走到尽头,“中国新思想”提供了另一种可替代的概念和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