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苏轼在眉山写的诗大全 一切美妙的东西都可以用诗来形容:诗一般的风景,诗一般的国度,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年华,诗一般的时代……我在此整理了苏轼在眉山写的诗,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轼在眉山写的诗1 1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苏轼?〔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奇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表达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情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看法。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2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宋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孤独沙洲冷。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如今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苏 轼 在 眉 山 写 的 诗 大 全 --第 1页苏 轼 在 眉 山 写 的 诗 大 全 --第 1页 第 2 页 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 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日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孤独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3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看 一作:望) 寒食 后,酒 醒 却 咨 嗟 。休 对 故 人思 故 国 ,且 将 新 火 试新 茶 。诗酒 趁 年华 。 公 元1074 年(宋神宗熙 宁 七 年)秋 ,苏轼由杭 州移 守 密 州(今山东诸 城)。次 年八 月,他命 人修 葺 城北旧 台,并 由其 弟 苏辙 题名 “超然”,取 《老子 》“虽有荣 观,燕 处超然”之 义 。公 元1076 年(熙 宁九 年)暮 春,苏轼登 超然台,远 眺 春色 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