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三节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带领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无产阶级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1894 年,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书中指出: 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论合作制》等著作中也明确指出,用组织合作社的办法。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事业,是无产级改造个体小生产的农业经济的唯一出路。这些论述是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理论据。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是我国农业,特别是贫下中农的共同要求。土地改革后,由于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提高。加上国家对农业给以多方面的扶持和支援,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但是,小农经济是落后的、脆弱的、土地狭小,力量薄弱,增产缓慢。不能分工协作,不能因地种植,不便于也无力使用农业机械、兴修水利和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更无力抵御较大的自然灾害、疾病、丧亡等事。因此,摆脱困境,避免重新出现两极分化,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势必影响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大工业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毛泽东强调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因为,一方面,工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而个体农业经济限制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解决不了工业方面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工业原料的需要同主要农作物产量较低之间的矛盾,使社会主义工业化遇到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工业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农业用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化学肥料、现代化运输工业、电力等等,只有在农业已经形成合作化经营的基础上,才有广泛使用的前途。同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造所需的大量资金。相当大的部分要从农业和轻工业方面积累,而轻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也需要农业的支持。这只有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