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理论负荷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科学问题的结构。 3.什么是生态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简述实验方法的特点。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如何理解库恩的范式? 7.简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 8.简述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9.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0.简述科学事实及其特点。 11.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2.简述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13.简述科学认识的一般程序。 14.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5.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6.如何在现代的意义上理解“科学”。 17.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8.简述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及作用。 1.试述生态危机的实质及其思想、实践根源。 2.试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3.试述库恩的范式论科学发展模式。 4.试述逻辑实证主义论科学发展模式。 5.科学技术是否有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6.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 7.试述科学问题的来源。 8.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条件。 9.科学家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谈谈你的看法。 10.什么是科学不端行为?它的危害有哪些? 11.如何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2.如何理解科学理论的创立过程? 13.如何理解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14.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你怎么认识? 15.如何理解科学精神? 1. 简述“理论负荷论”的主要内容。 “理论负荷说”也称“观察渗透理论” ,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在《发现的模式》(1958)一书中加以阐述。汉森认为,观察并非只是感官对观察对象“刺激”的机械反映,而是受观察者背景理论的影响和支配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或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对同一对象会形成不同的观察结果。“纯粹中性”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汉森认为,观察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与心理过程融为一体的过程。眼睛从观察对象得到光的刺激而形成视网膜上的图像,这是物理过程,这时还不是真正“看到”。“看到”是一种视觉经验,属于心理过程,它把外来的刺激与过去的认识结合在一起。 观察者对感觉材料的反应,总是有意无意地用一种概念模式去套眼前的这些感觉材料,使它适应于自己过去较熟悉的材料,因而形成个人对同一对象的反应有各种程度不同的差异。汉森设想开普勒和第谷一起在山上看日出,“第谷看见的是太阳从固定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而开普勒看见的却是静止的太阳底下滚动着的地平线”。 2. 简述科学问题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