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 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 年4 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 月19 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 月21 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 月8 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 5 月9 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职 业 中 毒 案 例 (一 )--第 1页职 业 中 毒 案 例 (一 )--第 1页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 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职 业 中 毒 案 例 (一 )--第 2页职 业 中 毒 案 例 (一 )--第 2页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 56m2,高 3m,冬季门窗紧闭。制帮用红胶含纯苯 91.2%.每日消耗苯9kg 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00mg/m3)的 36 倍。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其卫生标准比甲苯低 2.5 倍,为40mg/m3,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更高。 经体检确诊为苯中毒者共 18 例,其中包括生前未诊断苯中毒的死亡者一例。制帮车间14 例,其中重度慢性苯中毒者 7 例。病例分析如下(实习表 7-1): 实习表 7-1 某皮鞋厂慢性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