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框 领会思维具体[情景导入]从抽象到具体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开始,认识到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是其本质属性,进而分析货币,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总过程,写出了《资本论》一书,从而建立起一个再现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密的科学体系。[请您思考] 上述材料对我们实现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有什么启发?[温馨提示] 实现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要选择正确的环节。(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是这类事物中最基本的概念 ,它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的一切矛盾。(2)确定逻辑中介。这一中介能把最抽象的起点和作为思维具体的逻辑终点连接起来。(3)运用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方法,达到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逻辑终点,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1.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这种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思维活动。3.科学的思维抽象具有几个重要环节,它们分别是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1.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以感性具体为起点,经过抽象的中间环节,又回复到思维中的具体。3.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教材 P65“探究问题” 初次印象是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现在进入到了思维抽象阶段。 教材 P66“探究问题” 戏曲、小说中为突出某人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取代真实姓名的绰号,如《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的绰号就代表着他(她)的某一显著特点。 教材 P67“探究问题” 庖丁解牛的事例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庖丁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这是对牛的感性具体,他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这说明他对牛的认识已从感性具体深入到思维抽象,之后,他又弄清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教材 P68“探究问题” (1)由接触电磁现象,形成初步认识——发现有电流的导线使磁针偏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