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课标解读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联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观察身边的政治生活现象。▲活动: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从对所在社区的考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表现。▲讨论:有序与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代价与后果。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民主选举的意义,如代表民意、举贤选能等。▲针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竞选的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民主建设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例如,向政府的信访机构、人民代表反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等。▲交流:观看反映舆论监督的影视节目的感受。▲活动:一次民主监督行动的参与过程。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例如,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模拟一次听证会。▲在调查本社区生活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一项改进社区管理的建议。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目标导学知识目标1.明确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认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2.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3.了解政治生活的内容以及怎样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目标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2.在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分析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3.从对社会政治生活以及亲自参与政治生活的体验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2.通过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事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