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课题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难点:如何理解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学具准备: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学法指导: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和交流学习成果.【学习过程】自主预习Ⅰ.知识梳理(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并标出不明白的问题。)1、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型民族关系)2、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4、民族平等原则的原因: 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 5、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6、为什么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怎样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7、图示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Ⅱ.整体感知:(尝试构建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整体感知,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写在下面空白处。)问题探究探究 1. 材料一: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 411 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 13.76%,全国 55 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参政议政。在西藏,学校除开设汉语教学外,另还开设藏语言教学,包括藏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青海今年将大幅提高玉树地震灾区的高考录取比例,提高对玉树地震灾区高考考生的加分,将高考录取名额单独切块给玉树地震灾区。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原则?归纳总结该原则的具体表现。 探究 2. 材料二:玉树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居民 90%是藏民,我们一定要全力救灾,让藏族同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另外,国外藏独势力、达赖分裂势力绝对不会甘于寂寞,必定利用地震灾情搞些动作,散布谣言、中伤、离间、挑拨等等、或利用宗教搞破坏。 对比两种行为,谈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探究 3. 材料三:结合 P72“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事例,说明如何“重建美丽的玉树”。 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新疆的发展,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现在又把西部开发作为重点,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如青藏铁路的修建,这说明我国 ( )A 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 坚持了民族团结原则C 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