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明确感应电动势的作用。2、理解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3、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通过观察、实验寻找物理规律的能力。(一)重点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教具、学具: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电源、矩形多匝线圈、电键和若干导线 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① 创设情景,提出所要探索的问题 在讲课之前先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一些事迹:麦克尔•法拉第是 19 世纪电磁学领域最伟大的实验物理科学家。 在 1821 年法拉第仔细分析了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等现象,提出了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流呢?讲到这里,学生的思想引起了共鸣引发了他们的猜想。然后继续讲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 1831 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让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个感性认识,接下来用手摇发电机演示了灯泡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同样也能发光的实验,并介绍手摇发电机的构造,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实验中使小灯泡发光的原因,并得出利用磁场可以获得电流的结论。接着马上提出所要探索的问题:如何利用桌上的仪器得到感应电流?②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分析,并设计实验和做实验等活动探索过程学生分组实验 设疑:每组课桌上有一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电源、矩形多匝线圈、电键和若干导线,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要获得电流,可以怎么做?引导学生动手,研究探索这一问题。 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环节中,我选用了每四人一组,这样可以形成较好的讨论氛围。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分析,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操作。同时在屏幕上显示以下问题,并布置学生边做实验边思考:A、怎样利用现有设备得到磁场?B、如何判断线圈里有没有电流?C、做实验研究问题,记录自己的发现。D、根据实验现象,总结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指导,从中协调,启发并参与讨论,把握方向,同时掌握时间。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能够感知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各种方法,建立电磁感应表象,诱发学生了解产生感应电流本质的思索。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