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 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习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2.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相关问题.3.会推导 Δx=aT2,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v0+at.2.位移公式:x=v0t+at2.3.应用时注意的问题(1)基本公式中的 v0、v、a、x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若规定了正方向,它们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值表示,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通常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都取正值,凡是与初速度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2)两个基本公式含有五个物理量,可“知三求二”.(3)逆向思维法的应用:末速度为 0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倒过来看成是初速度为 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审题→画过程草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或选取坐标轴)→选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例 1】 在一段限速为 50 km/h 的平直道路上,一辆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刹车后车轮在路面上滑行并留下 9.0 m 长的笔直的刹车痕.从监控录像中得知该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1.5 s.请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车刹车前的速度,并判断该车有没有超速行驶.思路点拨:①若涉及速度、时间问题,应用 v=v0+at 列式分析.② 若涉及位移、时间问题,应用 x=v0t+at2列式分析.[解析] 已知汽车刹车的位移为 x=9 m,刹车后运动时间 t=1.5 s,刹车后的末速度为 v=0由于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v=v0+at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有:x=v0t+at2联立解得汽车刹车时的速度 v0=12 m/s=43.2 km/h因为 43.2 km/h<50 km/h,所以该汽车没有超速行驶.[答案] 12 m/s 没有超速1.(多选)一个物体以 v0=8 m/s 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 2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A.第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 6 m/sB.第 3 s 末的速度为零C.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12 mD.5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15 mACD [由 t=,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是 4 s,又根据 v=v0+at,物体 1 s 末的速度为6 m/s,A 对、B 错.根据 x=v0t+at2,物体 2 s 内的位移是 12 m,4 s 内的位移是 16 m,第 5 s 内的位移是沿斜面向下的 1 m,所以 5 s 内的位移是 15 m,C、D 对.]匀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