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__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1.1912 年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发明了威耳逊云室。2.射线可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使照相乳胶感光,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3.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4.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5.1928 年由德国物理学家盖革与米勒研制成功了用于探测射线的盖革-米勒计数器。6.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7.放射性同位素有很多应用,如应用它的射线,或把它作为示踪原子;放射性同位素也有很多危害。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同时对水源、空气等也有污染。一、探测射线的方法1.探测方法(1)组成射线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2)射线能使照相乳胶感光。(3)射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2.探测仪器(1)威耳逊云室① 原理: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② 粒子径迹形状:α 粒子的径迹直而粗β 粒子的径迹比较细,而且常常弯曲γ 粒子的电离本领很小,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气泡而形成粒子的径迹。(3)盖革-米勒计数器① 原理:在金属丝和圆筒间加上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电路中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② 优点:GM 计数器非常灵敏,使用方便。③ 缺点: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二、核反应和放射线的应用与防护1.核反应(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919 年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产生一个质子。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N+He→O + H 。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 α 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P。(3)发现磷同位素的方程:He+Al→P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