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力 第五明哲 五、 复 习 [教学目标]⑴ 复习掌握好三中力;⑵纠正一些错误认识;⑶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课 时]1 课时。[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问题1:重力、弹力、摩檫力,这三种力产生的原因、条件各是什摩?它们的大小、方向如何?(请学生回答,然后补充、小结如下) 重 力 弹 力 摩 檫 力原 因 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力。 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条 件 地球上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直接接触、有形变。 有接触面且不光滑,相互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大 小 G = mg 弹 力 大 小 与 形 变 有关,形变大,弹力大。对弹簧而言:f=kx 0 < f 静 < f 最大 f滑动=μN 方 向 总 是 竖直向下。 ①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②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 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力 物 体 ( 被 支 持 物体)。 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问题2:摩檫力一定是阻力吗?演示:在一张纸上放上粉笔盒,然后缓缓拉着纸,使盒与纸一块由静止到开始前进。演示后,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小结:摩檫力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不能说成阻碍运动,摩檫力不一定是阻力。请同学们列举实例(如传送带)。结合学生讨论,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不能说成垂直向下。2、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不要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等同起来,它们不仅性质不同,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大小也不一定相等。 3、产生弹力的条件是接触、形变,没有形变就没有弹力。练习:画出下列物体的受力的示意图。①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粉笔盒。② 用向右的水平拉力拉着粉笔盒匀速前进。粉笔盒受力示意图。③ 教室里的灯管。(拉线竖直。)做完以上练习,教师讲评之后,组织学生讨论练习四(3)、(6)题。 二、布置作业: (1)作业本上写(3)(5)。 (2)阅读课文,认真复习学过的内容,并预习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