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向心力一、课程标准1. 知道向心力及其方向,理解向心力的作用。2. 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及其变形。3. 知道向心加速度,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及其变形。4. 能用牛顿第二定律知识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向心力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什么力是向心力及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向心力的两种表达式和其物理意义,(2)理解向心加速度的两种表达式和其物理意义,会判断向心加速度在什么情况下与半径成正比,什么情况下与半径成反比。(3)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向心力和向心力加速度概念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2)体会物理规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及其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略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3)通过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学习,认识实验对物理学研究的作用,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建议 1.教材的处理本节用 2 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 1 节课进行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教学,第 2 节课进行生活中的向心力的实例分析。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学习,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在过去的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但在现在的教材中这个难点被淡化了,突出了向心加速度两个公式的物理意义的讨论和理解,我认为这样很好,没有必要再搞难,但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去网站查阅向心加速度的几种推导方法或老师给向心加速度推导方法的资料。而向心力概念的学习,应及时强调指出,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而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它不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外的特殊力,而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它的方向时刻改变。本节的难点是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释有关问题。教材一开始就以“观察与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实例:细线系着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绳对手的拉力在不同情况下的感觉,从而引入向心力概念。这样的引入不错,各个学校也都能做到。“实验与探究”这个学生实验很好,只是老师要提前让学生们准备大小不同的小物体、细绳,用生活物品做实验可以拉近科学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