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 讲学案〖学习目标及要求〗:1、学习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规律。(4)知道引力常量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值2、重点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推导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3、高考要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4、体现的思想方法:力与运动结合。5、知识体系的建构:万有引力与航天的体系建构。〖讲学过程〗:一、预习反馈: 二、探究精讲:探究一: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如果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F 应为行星运动所受的向心力,即:再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得: 其中 m 为行星的质量,r 为行星轨道半径,即太阳与行星的距离。也就是说: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感悟一:用心 爱心 专心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行星吸引太阳的力跟太阳吸引行星的力大小相等并且具有相同的性质。牛顿认为,既然这个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那么也应与太阳的质量 m′成正比,即:用文字表述为: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用公式表述为:其中 G 是一个常数,叫做万有引力常量。进而牛顿还研究了月地间的引力、许多不同物体间的作用力都遵循上述引力规律,于是他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探究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2)公式:其中 m1、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其单位是 kg,r 为它们间的距离,其单位是 m。(应注意:r 指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当两个具体物体相距很远时,物体可以视为质点;如果是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则 r 就应理解为它们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例如两个球形物体,r 就是两球心间的距离。)感悟二:用心 爱心 专心G=6.67×10-11N·m2/kg2,G 的单位可以自行推导,不用死记。探究三:万有引力常量的物理意义:万有引力常量 G=6.67×10-11N·m2/kg2,它的物理意义是:两个 1kg的物体相距 1m 所受的万有引力为 6.67×10-11N,从这个力的值可以知道,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如此之小,我们根本不可能感受到,因而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