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 、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根据当前中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中学化学学科的特征,在化学教学中,可将辨证唯物主义、艰苦奋斗、爱国主义的优良品质等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德育教育;唯物主义;优良品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造就美德,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德育教育的任务 [1]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漫长曲折、严谨有序的,其知识的理解过程充满着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课本之中所涉及到的科学家勤奋刻苦的实例、爱国人士的国家意识、环境与社会的关系等,在潜移默化中对处在人生观形成的十字路口的中学生来说,有着较好的启示作用和引导效果。一、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俗话说“教人应教心,育人先育德”,正所谓“学校教育,德育先行”。教书与育人必须并重,特别是中小学的教学更应该如此,这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中学生们一般只有十几岁,年龄小,知识少,好奇,贪玩,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的生长发育期,这种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中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这个时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一方面给他们创造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他们禁不住游戏、网络等好玩的新鲜事物的诱惑,迷恋其中,荒废学业;又由于近些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及民办高校的崛起,有的家里条件好的学生认为“成绩不好有钱照样读大学”。这些现状致使部分学生读书不刻苦,成绩上不去,思想品质较差,可是这些学生天资并不差。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一代学生最缺乏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承担历史责任的理想和抱负。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意识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教育来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融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上。这样做不仅是执行教育法所要求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