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山水田园诗四首“绵里藏针”还是“海底捞针”?毕淑敏文集《心灵处方》(作家出版社 2006 年 6 月第 1 版)中有一篇叫《钻影》的小说,其中写了这么一段话:鉴赏家是在成堆的真品中,慧眼剔识闯入者。编辑是在成百上千以至上万的草稿当中,挑选出尚堪打造的毛坯。这种沙里淘金绵里藏针的性质,日复一日,编辑越来越具有同情与兼容的好脾气……作者写这段话旨在赞扬编辑们的辛苦工作和牺牲精神,但是“绵里藏针”一词实在是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绵里藏针”的意思是丝绵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无论“绵里藏针”是作为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来用,写的都是人的性格。与从众多稿件中挑选出可堪加工的稿件不搭界。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把小说中的“绵里藏针”改为“海里捞针”或“大海捞针”就妥当了。——摘自《咬文嚼字》2013 年合订本,作者:陈两森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祖咏(699—约 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储光羲(约 706—约 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系下狱。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举进士不第,曾客游河南、邠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元和年间(806-821),河南尹郑余庆辟为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元和九年,郑余庆镇兴元,奏其为参谋,试大理评事,赴任途中,行次阌乡,暴疾卒。(续上表)作品 孟浩然,有《孟浩然集》。祖咏,有《祖咏集》。储光羲,有《储光羲集》。孟郊,有《孟东野诗集》。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如孟浩然《过故人庄》。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杜甫《江村》。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王维《过香枳寺》。6.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