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安史之乱”以后,唐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生气,唐诗进入了一个短暂的低谷时期。但唐代的文人却不甘心沉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又掀起了文学的另一次高峰。唐诗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当时诗坛的流派很多,风格多样,开拓与创新成为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这时期的诗歌,其感情基调多哀怨感伤,徘徊惆怅。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或浅切平易,其审美由外拓趋向内敛,由自然趋向锻炼,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所有这些都与盛唐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诗在中唐时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成为了唐诗的另一个高峰期。本专题选取的六位诗人作品,各有其风格。韦诗简淡,刘诗含蓄,柳诗幽远,白诗晓畅,韩诗险怪,李诗奇崛。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民众疾苦的关怀,抒发了由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之情。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了作者对遭贬谪的悲愤之情以及瞻念前程凶多吉少的感伤情绪,凸显出作者虽遭贬谪但心犹忠于朝廷的品格。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表达了对自己受迫害的痛恨和悲愤,对国事的无限忧虑及不得与友人相见的愁苦之情,并表现出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通过追怀西晋东吴的历史事实,抒发感慨,借古喻今,提醒唐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则是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了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李贺《天上谣》则是借助联想和想象,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用书 P33]思乡类意象这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的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赵令畤《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