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国真正活跃起来了 “观看完蔚为壮观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后,我胸中仍激荡着中国鼓手带来的震动……这个国家的活力不可匹敌”,这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而联合国在发布《2007 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经济和社会概览》中指出,自 2000 年以来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就是“中国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活力已经举世瞩目。这种“活力”,不仅体现在中外经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超过 9%的年均经济增速上,更体现在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以衣着为例,1980 年,在上海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挂了一件新款的夹克衫,旁边写道:“凡在本店照相者可穿这件衣服。”当时人们的衣服千人一面,被国外讥为“10 亿蓝蚂蚁”,因而一件“新款的夹克衫”竟然也被用来招揽顾客。如今,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服饰,不仅体现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更彰显着人们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30 年来,“包产到户”、“万元户”、“下海”、“股份制”、“农民工”、“以人为本”……一个个流行词语的迅速变迁,都折射出这个社会在变化中所展现出来的活力。而在2008 年抗震救灾以及举办奥运的过程中,那些举国上下涌动的爱心奉献,所焕发的昂扬风貌,所展现的志愿精神,无不在展示一个青春的中国,活力的中国。 一个社会的活力,直接体现着这个社会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有学者认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往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充分的社会多样性、自主的选择权、有保证的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市场机制在分配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可以说,从 1978 年到 2008 年,30 年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封闭僵化的颓势和万马齐喑的沉闷,激发出生机勃勃的巨大活力。 一个社会的活力,来自于对人民权利和意愿的尊重以及制度的保障。发轫于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农民对耕种土地的权利和意愿的自觉表达,而这种表达最终演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乡镇企业、村民自治、农民工进城、专业合作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些展现中国农民活力的伟大创造,无一不是人们权利意志的表达。 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 80 年代年曾说过: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的事情,还是在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此,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