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用邀群众代表进中南海诠释“亲民”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与 13位邀请来的基层群众代表围坐在椭圆形桌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这 13 位代表,有种粮农民、养猪大户、技术工人、失岗返乡农民工、应届大学毕业生、社区民警、乡镇卫生院医生、小学教师、汽车司机等。他们都是第一次走进中南海,更是第一次与国家领导人如此近距离接触,心情既紧张又激动。温总理的一句“你们应该是中南海的主人,来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家常式的招呼,不仅让当时代表们紧张的表情放松下来,也通过媒体广泛传播,让天下人从中觉察出更深刻的、崭新的时代意义。 从某种角度上看,此乃温总理以及他所代表的中央政府“亲民”风格的延续和强化。 温总理素有“平民总理”之称。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期间,有网友曾概括出温总理八大亲民风格,即亲切、认真 、勇敢、坚韧、慎重、纯粹、耐心、温和。温总理的亲民情愫究竟来自何处?不禁联想到他访问新西兰会见当地华侨华人代表时道出的个人座右铭—— “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我要用行动来实践它!”进一步看,温总理的座右铭则主要来自一种崇高的政治理想,即“公平、正义”。 13 位基层群众代表被请进中南海,直接发表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显示出温总理“亲民”或许仅是其表层意义,更值得关注乃至欣慰的却是一种重要的讯号: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进步,“公平、正义”指数,将通过更多的具体实践不断被提升。 什么是“公平、正义”?现代社会抑或说市场经济社会首先强调“机会均等”可谓常识之一。从“价值交换”的意义上说,由于各人禀赋能力不同、努力态度不同,对社会的贡献有大有小,因此获得的价值回报也会有差别,贫富差距在所难免。然而,纵观如今的贫富差距,一些是由机会的不均等造成的,劳动就业、资源占有、社会分配等等体制性的弊端,是导致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有一个与“公平、正义”有关的问题未必已被高度重视,那就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集团在表达意志、参与管理、影响决策中的机会不均等。立法领域如是,大政方针的制定也一样。13 位基层群众代表走进中南海表达意见、评议政府工作,会对中央大政方针的制定有一定影响,进而通过大政方针的优化直接提升“公平、正义”指数。 诚然,中国之大,能走进中南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