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作文语言的形象 形象,一般指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激发人们的思想或感情活动。古代诗歌特别讲求形象,有意创设形象以寄托感情。毛泽东就说过:“诗歌贵在形象思维。”议论性文章,融入形象语言的元素,能够浅明生动,巧拨千斤。中学生的议论性作文,运用形象语言表达,更能弥补自身相对薄弱的抽象说理能力,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做到语言形象,要善于观察和想象。余秋雨的名篇《道士塔》里有这样一段绘声绘色的描写: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没有谁见过王道士这番表演,更无从知道他的心理活动;作家通过想象将情景呈现给我们。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被昏愦毁于一旦,我们对这一主旨不仅得到深刻认识,而且从感情上也被强烈感染。看两段同学的作文。1995 年 2 月 15 日,共和国第 12 亿位公民赵旭张开了顾盼世界的眼睛,这个男婴诞生的啼哭,再次鸣响了人口问题的警钟。显然,适度的形象描写,具有一味抽象论说人口问题所难以产生的动人效果。这里对“赵旭”形象的描写,也是通过想象实现的。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高材生冯敏,没有把出类拔萃的才华当作个人钓名沽誉的资本,毕业后她选择了新疆。我在报纸上看到过她的照片,茫茫天山的背景,冯敏笑得很甜很甜。我向这篇作文的作者求借刊登冯敏照片的报纸。这位同学说:哪里有报纸?您不是要求我们发挥想象,做到语言形象吗?您看,冯敏是自愿去新疆的,那她能不照张照片寄给上海的亲人朋友吗?这张照片当然最好以天山为背景,天山是新疆象征性的景点,又与冯敏高洁的心境吻合。冯敏照相能不笑吗?那冯敏的笑能不甜吗?这位同学的陈述,很好地表达出创造形象语言合理的想象过程。1黄河,是一条雄伟壮丽的河。它震撼我,是因其在晋、豫、陕交界处那极为有力的一次转折。尽管它在上流几经周折,但就此一转,他掉头向东,一泻千里,直奔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