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杜甫(712—770),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杜少陵、杜草堂,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与晚唐时的“小杜”——杜牧区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生平经历主要有:(一)读书游历阶段(二)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12-745 年① 自幼好学,7 岁能作诗。②19 岁起漫游吴越,历时数年。③736 年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又开始齐赵之游。其间与李白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二)困居长安十年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46-755 年① 赴长安应试,因权相李林甫弄权而不第。为实现政治理想,转走于权贵之门却依然不得志,过着“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的贫困生活。②天宝十四年,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省家奉先,刚进家门便遭小儿饿死之痛。《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三)战乱流离时期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56-757 年①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潼关失守,杜甫率家人逃离。②闻肃宗即位,即投奔,途中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春望》《月夜》《瘦马行》《悲陈陶》等。1③757 年,冒死逃脱,被肃宗授为左拾遗。后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宣告其政治理想的破灭。 (四)漂泊西南时期时间杜甫经历代表作品758-770 年① 随着九节度使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②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的一条小船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二〉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1941 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987 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代表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著《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