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细答网友,谁该脸红?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致电人民网,就网友在人民网“部委领导留言板”中反映较多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跨省异地就医报销、入学就业乙肝检查、“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返城就业、事业单位工人参公、公务员身份变更等若干问题进行了一一详细回复。 互联网时代迅猛而至,使沟通更为便捷,交流更为通畅,问答更为简易。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网络留言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网友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留言板具有释疑解惑的功能,原因就在于网友反映的疑惑被传递上去,得到了权威部门的及时答复。人社部细答网友,无疑就是值得推举的一例。 纵观网友对人社部的提问,可谓无所不有,又强烈关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就一些热点问题集中发问,比如,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跨省异地就医报销、入学就业乙肝检查、“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返城就业等等。去年 12 月 28 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发布,消息一出,备受好评,但同时也引来了不少疑惑,比如,虽然转移接续有利于实现“无障碍”、“无缝隙”的对接,但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等原因,职工的权益容易受到伤害。如今,人社部的详细答问就很好地回应了人们的疑惑。 俗话说:“灯越拨越亮,理愈辩愈明。”这说的是交流和沟通的必要。诚然,对公权力部门来说,及时回应舆论疑惑,是其本分;详细解答公众的疑问,是其职责。只有及时解惑,才能消除疑问和误解;只有详细作答,才能赢得尊重,也才是重视民意。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一些地方仍然意识不到这一点。比如,哈尔滨市民在哈尔滨市政府网站反映南岗区政府门前大理石步道板雨雪天气湿滑难行一事,却被告知“可以绕行,没必要非在其上面走”。再比如,有农民工反映 6 年没有领到工资,市长信箱回复“已转阅”。我们甚至看到这样粗暴的答复:一市民致信市长信箱称“创建办网上创建要不得”,市长信箱就此信回复: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来面淡(回复者错别字,应为“面谈”)。可以说,无论是“可以绕行”还是“已阅”,乃至于“没时间闲扯”,性质如出一辙,都是极不耐烦,让人嗅出权力的傲慢与戾气,都凸现了居高临下的权力对民意的蔑视和轻贱。试问,如果都这样回复群众,政府的公信力何在?”面对人社部细答网友,这些部门是否该脸红? 社科院学者曾指出,一些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一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