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 苏轼词二首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人生际遇。2.认识苏轼遭贬后的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4.初步体会苏轼豪放的语言风格和雄奇奔放的文气。浣溪沙苏 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 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注 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诗意解读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下片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却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于即景抒情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名句识记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考点演示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答案 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词体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中,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河南府福昌县主簿、凤翔府签判,入朝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因政见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