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随笔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呀!停战协定已经签字,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将在几分钟后结束。然而此时绵延百里的前线却进行着空前激烈的炮击。军医欧阳兰在前线救护所激动不安地注视着闹钟 十点整。炮声象刀切一样消失了。 在人们感到陌生和不习惯的寂静里,蓦地,“停止了,我们胜利了!”欢呼声象野火在前线蔓延…… 孟伟哉同志的中篇小说《一座雕像的诞生》就这样展开了画卷。刚收到《新华文摘》,曾几经犹疑:因它是用小号字排印,读起来较吃力。但读到这儿,就再也放不下。 对这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人们期待读到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这里,我只谈两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作者对题材及表现题材的角度的选择。 故事是从朝鲜停战开始的。其实,从全线一片沉寂的那一刻起,军医欧阳兰和战友们可以说已经是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之中了,继之而来的必然是凯旋、荣誉,与家人团聚,与恋爱两年多的未婚夫结婚。但是,欧阳兰正是从这一刻起,才走上另一个全新的历程。战争的血与火的严酷考验已经过去了,和平时期对革命战士的考验同样是不容回避的。当然,养育两个烈士遗孤与英勇牺牲相比,在人们眼中要平淡得多,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可面对社会偏见、习惯势力、“正人君子”的冷眼,它仍然是个不易克服的感情关隘。真枪实弹的战争结束了,但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另一场“战争”则刚拉开战幕。小说并没有通过直接描写战争过程来刻画自己的人物,然而欧阳兰达到的思想高度,正包含了她对战争的回忆与思索,也包含了战争对她的无可取代的深刻教益。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之后,欧阳兰作为“幸存者”回到阔别几年的祖国。她认识到,她的生命已经不仅仅属于自己。作为一个从枪林弹雨中活过来的人,她永远不会忘记为了胜利,我们曾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她在和平环境中的生活必须更高尚更无私,才无亏于自己对烈士们应该承担的义务。 作者选择了这样的起点来塑造自己的人物,使题材具有不同寻常的表现角度。这样,他笔下的人物就能够达到那样高的思想水平,并闪耀着真实、感人的光彩。 另外,作者对于欧阳兰的思想成长过程,做出了绝非教条的、令人信服的描写,作者在揭示人物思想面貌与精神境界方面,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欧阳兰给她的女友蔷姐的信,是我一气读了好几遍的段落。在上海火车站,她失望了,未婚夫黄益升并没有前来迎接凯旋归来的军医和两位烈士的遗孤。欧阳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