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一线教育的人永远是正确的 某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过来纪中指导工作了,听了两节课之后,就到科学馆参加研讨其实所谓的“研讨”就是让我们一线教师虚心向著名教授请教问题。我坐在后排,冷眼看着他们的探讨,不想问一个问题,也不想参与任何形式的讨论。我觉得,如果他们做的是一场文学报告,我会举双手欢迎之,但是很可惜,他们指导的是语文教育。 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远离一线教育的人永远是正确的。他们可以高屋建瓴地提出某种语文教学理论,他们可以居高临下地批评我们学生的作文没有思想,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指出语文教育应该是文学教育和审美教育,他们可以趾高气扬地宣称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他们认为将语文与考试成绩相联系是一件可悲的事,他们一直提倡虚无缥缈的素质教育,他们甚至将国民素质与语文教育绑在了一起,他们绑架了语文教育,他们绑架了中学语文教师。他们负责编语文教材,他们负责设计语文试卷,他们负责高考改卷他们制定评分标准,但是他们不负责具体的语文教学,他们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但是他们不参与游戏的过程。 我觉得他们是文学理论专家,是古代文学专家,是外国文学专家,是语言学文字学写作学专家,但是他们了解语文教育吗?我对此深表怀疑。我觉得,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意识,认为自己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就可以指导语文教育了,也许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已经将文学与语文画上了等号,将文学理论与语文理论画上了等号。也许他们觉得,大学老师教的是学生,中学老师教的也是学生,因此教学也应该是一致的。某陈教授立志改革广东作文评价标准,认为作文应该具有思想和时代性,应该具有个性,于是反对“三个并列段落”的写法,她的想法是好的,但却是一种理想主义。试想,40 分钟时间写完 800 字,能有多少思想呢?退一步说,她所要求的思想究竟是一种什么思想呢?正如某些老师所说思想其实已经包含在作文题目之中了,还谈什么思想! 我所敬佩的语文理论家有两类,一类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的理论观点,他们不空谈理论,理论的出现一定是为了解决问题;一类是高校研究教育和语文教育的专家学者,他们至少将语文教育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我将文学院的研究语文教育的教授称为“打酱油的”,不知道是不是准确?他们的专业内容与语文教育无关,他们的研究方向与语文教育无关,他们只是语文教育的“过客”。我最近在读《有效教学》,尽管不是专门讲语文教育的,但是确实受益匪浅,有理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