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初探一、问题的提出中学语文教学经历几代人艰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涌现出一批较成熟的改革流派,但就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而言,距离时代发展对培养自主性创造人才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笔者在语文教坛执教 20 年,历经语文教学的几次大的改革实践。一些有声有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改革,往往时过境迁留在教坛上的仍然是几十年前的那个“旧我”,究其原因是缺乏对一种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二、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的原则及框架教学模式是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间的一座桥梁,一种中介,是包括教学思想、方法、结构整体设计在内的相对稳定的一种教学思路。这里提出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本人基于对当代前沿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而提出来的。1、这种模式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和自主性原则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出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要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注意养成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这种自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自学的基础学力(强调结构化的知识便于学生运用与迁移)、自学的智力品质(强调记忆、联想、想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自学的方法与技巧(强调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方法,会筛选、归纳、整理、表述、运用、生成信息)、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强调一分为二又把握好是非、对错、美丑界限和自我调控心理,养成耐挫折而又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品格)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学会自力学习,进而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独立、自尊、自重而又富于创造性的人格(2)活动性和优质性原则所谓活动性就是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所谓优质性就是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一般情况,一节课的 1/3 以上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读书、质疑、讨论、答问、演讲、互评、做卡片、整理笔记、作文等等,有时还安排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浏览摘抄,查找资料。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我特别注意强化质疑这个环节,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说明他动脑筋思考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浅层参与(一般的朗读、复述和简单问题的答问、讨论、有准备的演说等,这种参与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好处,但思维训练不够—)、较深层次参与(自学提出问题,归纳文章要点,分析内容写法,比较同类或异类文章异同,观察生活现象或阅读短文引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