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专题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依据(一) 关于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打破了原有课程的基本格局,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选修课的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可供借鉴的操作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不断丰富。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可见,体现基础性,是两种课程的一致要求(要避免选修课的“基础性失落”),与必修不同的是,选修对必修有所拓展提高,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为个性发展提供更多便利,从而更充分的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 基础性 选择性 拓展提高设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2、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要防止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3、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课程目标 学生实际 灵活性 拓展性(二)关于文化论著研读模块目标及建议: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阅读文化论著,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讨论,不必面面俱到。对著作中的疑难问题,应引导学生自行钻研、相互探讨,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讲解。文化 探究 领会精神 抓住重点二、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们备课组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符合课程、教材、文本、学生、教师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选修课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更注重引导和启发,我们觉得,《四子侍坐》可以看做一篇完整的课堂实录,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运用得出神入化,所以本专题最应该用启发式教学。本专题的编写思路很清晰:以《论语》《孟子》体现儒学,以《四子侍坐》为例读《论语》,以《齐桓晋文之事》为例读《孟子》,以《浅谈<论语>》和《孔孟》拓展延伸。《论语》《孟子》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