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标题:浅谈高中语文论述类文章的阅读法副标题:认真阅读论述类文章,寻求方法技巧,把握设题错误类型,提高做题准确率。关键词:论述类文章,阅读法难度:2重要程度:2内容:语文高考试题中论述类文章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严密的议论或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课标卷现在仍以客观形式命题,以“不符合”“不正确”类试题难度最小,只要认真通读原文,筛选要点,就能选出正确的选项。 2013 年高考课标卷语文第一小题: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就无从谈起。而原文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明,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运用简单比对 法,我们很快发现,“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和“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明”明显不是一个意思,做到这里我们就可确定选项 B 不符合原文意思。 第二小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我们再看原文最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怨。”朱熹指出“或人所称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我们细心阅读,就会发现朱熹指出“或人所称见《老子》书。”一句给丢弃了,这一丢弃使前后句子衔接强加了因果。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运用因果连词,辨明误区。 2012 年高考课标卷语文第一小题: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储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而原文第一段中间则是“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通过对照,我们发现“修正”和“选择”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第二小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而原文并无此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如果要从原文中找到二者的关系,那么“科技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