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药》评点学习目标1、 在精读中品味“药”的多重含义,思考“药”与“病”的深意。2、 探究小说命题的意义,感悟鲁迅的冷峻和严肃。说明:本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关于《药》的解读,有很多的角度。有侧重小说思路的探究、线索的把握;有围绕小说人物的评析、探讨看客的作用;还有关注小说中多种意象的象征含义,以一窥背后的深意。鲁迅自己曾这样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于是在此我们尝试从“药”这一课题本身出发,引导学生在反复精读的过程中,品味“药”这一意象与其背后所要救治之“病”的深意,思考作者以“药”为题的精妙。教师不必将作品的艺术性全面地传达给学生,而应当启发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感受与品味,感悟鲁迅的冷峻与严肃。学习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在反复精读文本的基础上,品读出“药”与其背后所要救治之“病”的深意。2、 难点:思考鲁迅以“药”为题的用意,体会鲁迅行文的精妙。说明:在学生眼里,鲁迅是一位戴着神圣的光环而又距离遥远的文豪,读鲁迅的作品往往会有晦涩难解之感,无法体会鲁迅作品究竟精妙在何处。对于这篇课文,解读的角度很多,学习的思路必须集中在一点上,以免显得杂乱而重点不明确。所以选取“药”与其背后的“病”为思路,引导学生精读、思考,把握主旨。并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拓展,培养其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希望以这篇课文为契机,转变学生思维中原有的对于鲁迅的敬畏,在精读和分析中真切地由衷地感受鲁迅行文的精妙。学习过程学习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药”一词,在《说文解字》中,义为救命草。《汉语大辞典》中的注释义项有:①药物、药材。②毒药。谈谈你对于“药”这个词的理解。2、“药”的用途乃是治病、救命,但误用或使用不当、不彻底,却会延误病情、加重病情乃至成为害人毒药。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对“药”的理解。1、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2、引出“药”背后必然存在“病”。“药”与“病”的关系是引导学生解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思路。朗读课文简述情节概括线索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思考:(1)小说中的“药”是什么?(2)“药”的来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