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1、分析教材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教材分析: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2、学生分析学生对城市化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因为它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所以教学要尽可能从学生生活的城市入手;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表面的、甚至是偏激的,本节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去分析和认识有关城市化的问题;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是目前中国城市化案例中所欠缺的,学生难以理解,成为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中统计图表较多,学生对图表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中需加以引导。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内涵,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提高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关注。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如何降低城市化5、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大约)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城市化的内涵导入3 分钟用多媒体先展示一组 20 年来深圳城市建设的变化。看图思考,回答问题:对比 20 年来深圳城市建设有哪些变化?从学生生活的城市入手,一方面调动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城市化”的感性认识。用心 爱心 专心自主分析归纳8 分钟在深圳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身边居住地的变化来看城市化。针对学生的讨论,做个小结,再从人口和城市用地类型引出城市化的定义通过分析,自己归纳出城市化的内涵学生亲自从实例和身边的真实变化情形分析中归纳得出概念的内涵,增强对概念的理解实际运用3 分钟引导学生读图2.17,说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读图,找变化学以致用,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读图回答问题8 分钟展示曲线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 年)读图并结合表格所给的问题进行思考 较全面地理解城市化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原因读图回答问题8 分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