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高考上海卷作文指导及优秀作文 收集、整理、改编原题呈现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作文指导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本期升学周刊独家刊登六篇高考优秀作文,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于一类上的高考作文,普通大众读过后,心悦诚服地赞一声好,满足了好奇心也就作罢。而对高中生来说,除了欣赏之外,还可以从中学习和总结:这篇作文何以得到高分,哪些优点可以为我所用,如何才能写得更好。“核心内容”和“不预设主题” w_w w. k#s5_u.c o*m从主题来看,《善擒者亦善纵》、《舍小利以谋远》、《放宽网眼,让学术长大》和《滋养文化的“活鱼”》较为相近,后两者更是将论点指向具体角度;《我们自私的“智慧”》和《稚嫩的童年》则是反弹琵琶,用逆向思维表达近乎相反的论点。其实,这些作文的观点都没有错,他们站在不同角度诠释,围绕的却是同样的核心内容。早在高考之前,就有权威专家介绍过近年来上海高考作文阅卷的一项基本原则:不预设主题。这并不是说,考生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而必须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方可在不离核心内容的情况下从不同角度立意。如果只是搭点材料的边,与材料所反映的核心意思(本质)无关的,就是离题。如针对有考生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立意,其实也是偏离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因为材料的主要意思在于放小鱼是为了将来得到大鱼;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强调二者的平等关系。文学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多义性和扩散性。对同一段材料,不同的读者,会因为自身不同的眼光、修养和情绪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材料作文题目只有一小段文字,同样也有这样的效果,如果阅卷者一定要用一个明确固定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来限定某段材料包涵的寓意,这当然是不全面的。高考期间,记者向多位特级教师请教过今年高考作文题的解析思路。仔细推敲,各位名师说法也是稍有差异的,有的老师说这是“度”的概念,有的老师认为可以落在“取”和“舍”上面,有的老师则提出论点可以是“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