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年高中语文 3.2《渔父》学案 苏教版必修5

2011年高中语文 3.2《渔父》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1/6
2011年高中语文 3.2《渔父》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2/6
2011年高中语文 3.2《渔父》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3/6
《渔父》学案一、基础知识1, 知识填空:屈原: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的作品计有 、《天问》、《九歌》(11 篇)、《九章》(9 篇)、《招魂》,凡 23 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 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 ”,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2,正音; 渔父( ) 淈( ) 餔( bū ) 歠( ) 醨 ( lí ) 汶() 枻( ) 濯(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行吟:是以见放:不凝滞于物: 扬其波: 啜(chuò)其醨(lí): 怀瑾握瑜:弹冠: 察察: 汶汶(mén mén): 皓皓之白:4:通假字 渔父: 5 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 (2)形容枯槁(形容:)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 6: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何不 其泥而扬其波( )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 1 何故至于斯( ) 葬于江鱼之腹中( ) 以 是以见放( )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可以濯吾缨( ) 7,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 行吟( )泽畔 ② 不复与( )言 (2)被动句 是以见放二,问题探讨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3、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4、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讲授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2、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课时数】1 课时一、导引:“是生存,还是死亡?”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1年高中语文 3.2《渔父》学案 苏教版必修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