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学案 2 (人教版必修 2)庖丁巧解牛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1)甲午中日战争后,掠夺性的投资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加剧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在客观上也使中国城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2)甲午战败,清政府面临巨额赔款。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问题,迫使清政府减轻和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许多人认为“创办实业”是救国的良策,积极投资办厂。2.初步发展的表现1895~1898 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 60 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总投资额为 1200 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 15 家以上。不仅原来基础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其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其突出,1899 年全国自办纱厂的纱锭总数比 1895 年增加近一倍。不过,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3.初步发展的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要求,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想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意义。(3)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倡导“实业救国”。深化升华 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① 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②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张謇创办有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③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并提出国家振兴实业“要道”五条: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才智之民归实业界、制定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