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小食品黑作坊【背景链接】2011 年 5 月 22 日,北京市查处 60 种不合格调味面制食品,有 53 种出自河南,其中 36种集中在十八里河镇所属的郑州市管城区。7 月 12 日,媒体曝光郑州和新乡十几家加工厂生产含“毒”沙琪玛。随后,郑州市重拳整治小食品企业。调查发现,风暴过后,确有不少小食品企业关门停产或迁往外地,但另 一方面,一些企业在短暂的“休整”之后开始回流,原有的黑作坊则转入更为隐蔽的地方继续非法生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 月 10 日在北京发布《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1-2012)》。蓝皮书认为,应加大小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蓝皮书指出,食品加工环节是当前食品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这固然与食品加工行业技术工艺复杂、程序复杂、进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等特点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对于具有高度安全隐患的小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不力。专项整治措施:蓝皮书认为,开展小食品加工企业专项治理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专项整治活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抓重点。抓重点问题,将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三无”食品和生产环境脏乱差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抓重点整治单位,将整治的重点放在“无证生产”和“无证无照”的企业。二要重落实,下狠手。对于无证生产的企业严格查处,对于无证无照的企业坚决取缔,对于违法加工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三要建立全面的企业档案。对于那些安全隐患多的加工企业,加大日常抽检频率, 并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四要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将违法企 业名单、不合格食品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大众传递。五要上下联动。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消费者揭发小食品加工企业的非法行为,形成全社会重食品安全的环境。【分析原因】1.小食品黑作坊“来钱快”2.条件由于河南是重要的粮食大省,人口大省,加上交通、物流业发达,经过多年发展,围绕郑州市及附近的新郑、中牟、新密、荥阳、新乡等地,已经形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小食品产业带。以最为典型的郑州市管城区十八里河镇为例,其从 1992 年起开始实施“南白北绿”工程,即镇政府以南各村发展加工粉芡、粉条、粉皮和豆腐制品的白色副业;镇政府以北发展绿色蔬菜种植业。随着白色副业渐成规模,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商纷纷在此开设小食品加工厂。截至 2005 年,该镇及周边地区的小食品产业已逐渐形成 了一条集原料供应、食 品机械加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