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两圆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圆有关方面知识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初中平面几何已进行了分析,现在是用代数方法来分析几何问题,是平面几何问题的深化.二、教材分析1.重点:(1)直线和圆的相切(圆的切线方程)、相交(弦长问题);(2)圆系方程应用.(解决办法:(1)使学生掌握相切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过圆上一点的圆的代线方程,弦长计算问题;(2)给学生介绍圆与圆相交的圆系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相交的圆系方程.)2.难点:圆(x-a)2+(y-b)2=r2 上一点(x0,y0)的切线方程的证明.(解决办法:仿照课本上圆 x2+y2=r2 上一点(x0,y0)切线方程的证明.)三、活动设计归纳讲授、学生演板、重点讲解、巩固练习.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是“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了更好地讲解这个课题,我们先复习归纳一下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些知识.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 C∶(x-a)2+(y-b)2=r2,点 M(x0,y0)到圆心的距离为 d,则有:(1)d>r 点 M 在圆外;(2)d=r 点 M 在圆上;(3)d<r 点 M 在圆内.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 C∶(x-a)2+(y-b)=r2,直线 l 的方程为 Ax+By+C=0,圆心(a,判别式为△,则有:(1)d<r 直线与圆相交;(2)d=r 直线与圆相切;(3)d<r 直线与圆相离,即几何特征;或(1)△>0 直线与圆相交;(2)△=0 直线与圆相切;(3)△<0 直线与圆相离,即代数特征,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 C1:(x-a)2+(y-b)2=r2 和圆 C2:(x-m)2+(y-n)2=k2(k≥r),且设两圆圆心距为d,则有:(1)d=k+r 两圆外切;(2)d=k-r 两圆内切;(3)d>k+r 两圆外离;(4)d<k+r 两圆内含;(5)k-r<d<k+r 两圆相交.4.其他(1)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① 圆 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此点的切线方程为 x0x+y0y=r2(课本命题).② 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2)相交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设圆 C1∶x2+y2+D1x+E1y+F1=0 和圆 C2∶x2+y2+D2x+E2y+F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