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3.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4.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能力目标】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情意目标】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二个概念及二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在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质点、参考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等概念,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内容1.平均速度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问题: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 100m,那么他 1s 平均跑多少呢?回答:每秒平均跑 10m。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 10m 呢? 答:否。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 1 秒跑了 10 米,有的 1 秒钟跑 10 米多,有的 1 秒钟跑不到 10 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 100m 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 10m/s 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1)平均速度① 定义:表达式中所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②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③ 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④ 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取不同的时间段或位移段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例 1: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距 60km,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它以60km/h 平均速度通过前一半路程,接下来用时 45min 通过后一半路程。那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