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2.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了解并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概念、原则等基础知识。4. 理解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重点难点】1.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和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 可持续发展思想如何付之于行动。【学法指导】本章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我们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增强我们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培养我们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发展观,并逐步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知识链接】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环境既_____又依赖,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平衡关系。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______,但已有了__________,两者间的对抗性增强。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__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_____________,两者间全面呈现不协调, __________________。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_________,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________。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 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__。② 表现a.资源短缺:主要有_______、土地资源、________和能源短缺等。b.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__等。(2)环境污染① 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 ______________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 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_________、固体废弃物污染、__________、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3.范围及危害(1)_______ 的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生存。(2)_______ 的环境问题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________和危害人体健康。4.地域差异(1)聚落① 城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② 乡村:主要表现为________。(2)国家① 发达国家:过分_________带来的环境影响。② 发展中国家:承受着__________的双重压力和污染转移。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______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