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两种电荷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并提问】请大家欣赏《怒发冲冠》,想一想,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实验】准备一只塑料笔或者塑料梳子,用塑料笔或者塑料梳子在头发上快速摩擦,用摩擦过的塑料笔或塑料梳子靠近纸屑,发现摩擦过的塑料梳观看视频并进行实验,思考回答问题,进入情景.年级九年级 授课时间课题 第 1 节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教材分析摩擦起电是学生熟悉的电现象之一,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人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摩擦起电现象,但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是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从实验入手认识。本节内容主要由“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三部分组成。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是对电荷的认识。由于电荷无法直接观察,比较抽象,学生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来理解电荷的概念。由于对电荷最直观的感性认识来源于摩擦起电现象,所以做好摩擦起电的演示实验是关键。本节的另一个难点是通过实验进行推理,得出“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过程。教学器材梳子一把、毛皮与丝绸各一块、玻璃棒与橡胶棒各两根、验电器两个、旋转支架两个、纸屑、细线、铁架台、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气球等。多媒体 ppt,包含视频:《摩擦起电》、《原子结构》、《导体与绝缘体》等。子吸引纸屑。这又是为什么?学习了《两种电荷》就明白了。—《15.1 两种电荷》。 学习新课 一、两种电荷 1. 摩擦起电现象【学生实验】将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或用布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纸屑。观察现象:发现它们都会吸引纸屑。【归纳】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2. 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提问】自然界中的电荷有几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