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4专题 兰亭集序学案 苏教版必修5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4专题 兰亭集序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1/3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4专题 兰亭集序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2/3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4专题 兰亭集序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3/3
兰亭集序问题导学1.文中有一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在《兰亭集序》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什么样的看法?3.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第二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就是“痛”。是痛苦,痛心?还是痛惜,悲痛?说说作者因何而痛。4.如何理解“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自主探究本文对“老之将至”“终期于尽”感慨不已,有人据此认为作者情调低沉、感情消极,你是如何看待诗人的人生感悟的?文法导析景物描写《兰亭集序》一文的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却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于山水的喜爱之情,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区区 16 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技法导练导练目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景物描写富于特色。请你写两段文字,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春(夏、秋、冬)天景物。素材积淀话题集锦王羲之陶醉在兰亭集会的盛况里,陶醉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中。他寄情山水,引出了“死生”这一人生的重大问题。他在忧生叹逝中表达着对美的幻灭的悼惜,否定了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认为生即生,死即死,有生之年应做点事,不应空谈玄理,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他认为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应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这对引导我们思考人生,明确如何看待生死和生活中的悲喜,以及如何把握人生具有借鉴意义。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佳作片段站在这流觞的清渠旁,让人想到许多,想到人事、墨事、身后事。王羲之,出身豪门,却不纨绔。为文,清丽隽永,韵致深透;为书,楷行皆优,千古垂范;为官,志趣超然,不囿俗羁。在我看来,他剔透空灵,卓然不俗。读读《兰亭集序》,那行云流水的语言,将一个才子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看看《兰亭集序》,那行云流水的墨迹,倾倒古今多少墨客!即时即景现场信手写就的一篇作品,不意竟成为千古绝唱!那多变的笔法,恰如鱼跳龙门,虎卧凤阁;那酣畅的气韵,一贯千里,驾驭风云;那飘逸洒脱的情致,雅韵蕴藏,文思厚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4专题 兰亭集序学案 苏教版必修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