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集中赏析文章第 4——6 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学习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体物写情的手法。[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文章语言之韵美。[学习难点]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天天预习]1、课内词汇(1)注音 蓊蓊郁郁 袅娜 踱步 霎时 弥望 斑驳 渺茫 点缀(2)解释下列词语。幽僻: 蓊蓊郁郁: 踱: 弥望:袅娜: 脉脉: 风致: 斑驳: 一例: 丰姿: 碧: 大意:2.每日成语蓊蓊郁郁 脉脉含情 没精打采 风韵犹存 鞭辟入里 独树一帜3.语文补偿(1)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2)拟人的作用:一是色彩鲜明;二是描绘形象,生动;三是表意丰富. 更利于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变得生动起来。(3)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文本研读]1.自读第四段:讨论思考下列问题:① 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② 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③ 这一段作者有没有提到月?有没有描写月色?2.朗读第 5 段,讨论思考① 这一幅画跟上一幅画比较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② 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之美的?1③ 本段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有什么特点,流露出什么情绪?3.自由诵读第 6 段,回答:① 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是___________的景色,其着笔点是什么?着眼点是什么?② 和前面的画面相比,这幅画的色彩是暗一点还是明一点?可以从那些词语看③ 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次序是怎样安排的?[问题探究]揣摩: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3.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4.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鉴赏:运用修辞手段写形传神,淋漓入微,可以唤起读者丰 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的妙处。1.比喻句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 树色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