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官德缺失 【背景链接】 党的 十八大提出,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送礼收礼成风 、趣味低级生活作风败坏 、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缺德”现象引发人民群众 不满,污染了社会风气,也败坏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标准表述】 [原因] 官德缺失的原因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道德滑 坡。当下不仅官德,整个社会道德都面临着考验,各种事件层出 不穷。传统道德文化中一些好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符合市场经济的、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形态还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真空地带 ,没有了信仰、没有了道德底线和道德追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变得扭曲。有媒体指出,全民道德出现了大滑坡大倒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的道德将向何处去,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二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我们对官员道德建设不重视,仅从反腐倡廉的角度去约束,而缺乏相应的建设机制。 三是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不够。许多领导干部自身忽视党性修养,忽视世界观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仆意识淡化 是一个普遍而相当严重的问题,其突出表现是缺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讲,就是党性弱化。公仆尤其是领导干部缺德不是小事,而 是事关党性、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对此,我们建议: 一方面,“官 德”必须制度化、法制化。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我们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官德身上,更重要的是 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行之有效的监督管 理机制。官德养成不能仅靠自律,还要靠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应将官德的考评置于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首位。近年来,党中央不仅从理念上倡导官德,更把官德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贯彻到干部选拔、使用、管理、考评等各个领域。首先是在干部选拔中高度重视干部的德,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 先”的用人原则。其次,将官德纳入官员考评之中。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道德考核指标体系,将干部道德列入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 此外,官员要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在不断建立和完 善反腐败相关制度、法律的同时,培育和建立现代官德也已刻不容缓。官德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学习和从 政实践修养而练就的。干部要坚持以德修身,“牢记为政之本,常修为政之德”。讲学习、讲政治、讲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