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 学年高中物理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B 新人教版必修 1 教案 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方法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1: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教师提问 2: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学生回答: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 t1对应的点 x1表示 tl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 t1对应的点 x2表示时刻 t2物体的位置,则=x2-xl,就表示从 t1到 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教师提问 3: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教师提问 4: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哪些概念(物理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