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 2.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3.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依赖与①________自然,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②____________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③__________,但已有了④________的萌芽,两者间的对抗性⑤________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⑥__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两者间全面呈现⑦__________,人地矛盾迅速⑧________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⑨____________。(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⑩___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⑪____________。表现(2)环境污染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⑬___________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⑭____________、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3.范围及危害(1)⑮________的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生存。(2)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⑯____________和危害人体健康。4.地域差异(1)聚落(2)国家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________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_________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_________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__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_________原则、持续性原则、○________原则。我的疑惑1. 2. 3. 探究点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探究材料】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1.图形中的第三个人及手中的工具,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人地关系? 2.图中的第四、第五个人及手中的工具,反映了当时的人与环境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1) 20 世纪 60 年代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红旗渠,总干渠墙高 4.3 米,宽 8 米,长 70.6 千米,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个事例和上图中的第几个人吻和?是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表现?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红旗渠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