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选修一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情境导入知识目标: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能力目标:分析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找出共性和差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无菌不在的概念,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课题重点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课题难点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课 题 1 中《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选择培养基的应用还比较陌生。但对生物代谢条件的控制,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教材分析:教材从尿素在农业上的重要用途切入,介绍了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而说明这种细菌的作用是能够合成分解尿素的酶。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尿素以及分解尿素的细菌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还简要地介绍了尿素的发现过程以及尿素合成的历史,这些都是“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丰富素材。最后,教材明确指出了本课题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课题的方向。★教学建议:本课题是训练学生 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方法和技术。教师应从筛选菌株的必要性入手,再介绍控制条件来设计选择培养基的方法。★导入设计导入一:从细菌的作用导入师:农作物在栽种过程中会吸入土壤中大量的氮元素,随着人们对农作物的利用,使农田中的氮元素减少。人们通过施用氮肥来补充土壤中减少的氮。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但是,尿素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氨后,才能被植物利用。我们现在来学习“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导入二:从微生物的筛选原理导入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要分离一种微生物,必须根据该微生物的特点,包括营养、生理、生长条件等,采用选择培养分离的方法,或抑制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或造成有利于该菌生长的环境,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使该菌在群落中的数量上升,再通过平板稀释等方法对它进行纯培养分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