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高中历史 1.3 同盟国的瓦解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3【教学建议】重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难点:战争期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突破方法:1.结合教材插图及材料,分析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了大战。2.通过史料对此分析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 1916 年 7 月 10 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美国参战的目的真如威尔逊所说的那样吗?其真实的用意何在?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的内容。学案导学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1914 年到 1916 年,美国对协约国的出口增加了 3倍,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②1916 年 2 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的立场;1917 年 4 月,美国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2)影响:美国的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2、中国参战:1917 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中国参战后,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中不少人在炮火下丧生。3、俄国退出战争: 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1918 年 3 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有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 年)的材料: 1 “在 2 月 3 日,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 2 月 1日和 2 月 1 日以后……要用潜水艇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请思考:(1)演说中提到德国“最近的行为”指什么? (2) 美国何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