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知识与能力:●掌握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特点,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辩证分析,学会客观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自主梳理】一、三教合一 -----------理学产生的背景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 、 迅速传播, 的发展出现危机。唐宋时期出现“ ”的潮流。② 为 ,唐宋儒家学者对儒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③ 宋代逐渐确立以“ ”或“ ”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 ”二、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对理学起突出作用的是 、 ;理学的集大成者: ,著作: 。思想观点:认为“ ”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 ”把握“理”。地位确立: 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确定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合作探究一】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请概括: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在哪些方面?【合作探究二】材料一: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思考:“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合作探究三】材料 1 朱熹又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材料 2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 3: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二程遗书》思考:朱熹所说的“理”是什么?他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是什么?程朱思想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三、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陆九渊:提出 “ ”,心就是 。求理的方法是 王守仁:思想核心是 ,认为良知就是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 【合作探究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