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1/12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12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3/12
第 24 课 种树郭橐驼传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如“固”“顾”“怜”“病”“以”“而”等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本文针砭时弊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治民之道。3.体会本文类比、映衬、对比等手法,感受其表达出的情感。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①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②,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③,散向峰头望故乡。注 ①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京华:京城,指长安。②海畔:指柳州。称“海”,用指边远地区。剑芒:指剑尖。③化作身千亿:佛教认为佛能变化为种种形象,即“化身”。这里是说诗人想把自己“化”成“千亿”众多之身。赏析 此诗写于柳宗元柳州刺史任上。写诗人久谪僻地,思念故乡亲友。此诗感情沉痛,想像奇异,艺术构思独辟蹊径,比喻新颖贴切。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登山临水本为消遣愁怀,没想到秋景萧疏,触目伤怀,更让诗人百感交集,愁肠欲断。诗人从“愁肠”这一经典意象出发,把处处“尖山”想像成一把把利剑,切割着诗人的“愁肠”。更奇特的是,诗人迫切思念家乡,只好望乡聊作安慰。这里处处山头都能望乡,诗人竟产生一个奇思妙想——“化身千亿”,这样就能尽情地满足望乡的心愿了。诗人的想像与他的学识和经历有关:柳宗元精通佛典,所以想到佛经中关于“化身”的说法也就很自然了。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如《封建论》《天对》等。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柳宗元的诗,大多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二、背景简介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儿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赋税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以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对官府扰民、百姓惶恐作了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1得宁焉。”而本文构思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 伛偻(yǔ lǚ) ②窥伺(kuī) ③鸡豚(tún)④ 孳生(zī) ⑤ 勖勉(xù) ⑥ 闲暇(xiá)⑦ 缫丝(sāo) 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